在炎热的夏日里,西宁市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变化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居住在这个片区的居民们都习惯了用井水或自己带水回家的日子,因为这里一直没有通水。直到几天前,经过多方努力和社区的协调,居民们终于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自来水,用水的问题得以解决,生活也变得更加便利。
这条巷子里住着十几户平房,虽然面积不大,却承载着几十年前的建设记忆。众多家庭在这里生活多年,面对用水难题已有一段时间。早前,居民们每天要穿过狭窄的巷道,步行十五分钟,才能到达小区门口的水站接水。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,这段路程总是让人觉得十分艰难。有的人年纪大了,背着水桶艰难行走,每次都得提前准备好,生怕这一切带来麻烦。
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推动下,情况开始发生变化。不到几个月的时间,问题逐渐得到解决。4月的一天,一位叫范增伟的社区书记敲响了这条巷子居民的门。他是富民路社区的一名干部,平日里负责入户走访,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。看到这里的难题,他第一时间提出要帮助解决。
那天,他一进去就直奔主题,认真听取了居民们关于用水困难的讲述。房东们纷纷讲述了他们多年来的困扰:每次出门都得提前准备好水,雨天泥泞难行,雪天行走困难,尤其是一些独居老人,生活更加不便。范增伟听完后,立刻向上级汇报,召集了相关部门开会商讨对策。
情况燃起了希望之火。经过协调,社区决定利用“居民自筹+社区服务资金”的模式,筹集资金进行自来水铺设。小区里的住户们都积极响应,踊跃参与。在施工期间,社区工作人员每日都深入现场,把控施工质量,确保每一步都达标。不仅如此,党工委还严格监管资金的使用,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得踏实合规。
6月26日,经过几周施工,新的水管网终于铺设完毕。那天,居民们都驻足等待,迎来了令人激动的一刻。朱婷芳是其中之一,她站在自家的新水龙头前,拧开水阀,清澈的水流涌出,让她的脸上浮现出难以掩饰的笑容。她忙着打水、浇花,还在厨房里准备一壶热水。曾经那段为了提水而奔波的日子终于成为过去,她感慨地说:“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也太暖心了,社区和政府的关心让我们觉得很幸福。”
这个小区的变化不仅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,也让他们对社区的工作充满了信心。为了确保这样的改善能够持续,社区工作人员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,积极走访每一户家庭,倾听他们的心声,及时掌握新的需求。社区负责人范增伟说:“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,更要让群众感受到持续的关怀和温暖。这次的用水工程只是一个开始,还有很多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做。”
几天后,居民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喜悦。有人说,这次用水问题的解决,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。有的老人笑着说:“以前拿水不方便,现在方便了多了,少了许多烦恼。”有人还提出,希望能在小区内增加一些休闲设施,改善公共环境。此时,社区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着手落实这些建议,准备在老旧的小区内增设长椅,改善居住环境。
实际上,这一系列的社区改善工作,是富民路社区“走千家、入万户、访民情、解民忧”项目的一部分。这项工作由社区的工作人员身体力行,每天走访着辖区内的每一家每一户,为居民解答疑难,解决难题。整个社区管辖的范围内,居民超过两千多户,五千多人口,每一个需求都在工作人员的心头,逐一被记挂。
走访中,工作人员发现不少老旧小区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。例如,有的公共区域没有照明设施,晚上出行不太方便;有的角落堆放着一些废旧座椅和家具,既不美观,又存在安全隐患。最令人担忧的是,有的老人为了找个休息的地方,还得每天携带小板凳出门,既不方便又不安全。
针对这些情况,社区立即组织现场勘察。工作人员亲自测量地形,征求居民的意见。在详细考察之后,决定在多个公共区域安装长椅,让居民有地方休息聊天、散步、晒太阳。特别是在五员一长楼院与乌兰干休所附近,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,规划了几组长椅。
新的座椅一经安装,立刻成为了小区的新“打卡点”。老人们纷纷坐在长椅上,享受阳光,聊聊家常。有的还会带着孙辈一起来度过休闲时光。89岁的刘桂芝,站在长椅旁说:“以前要是坐得舒服点,我晚上在院子里多能干会儿活儿,现在好了,坐得宽敞一些,心里也觉得暖暖的。”她一边说,一边和几个邻居大嗓门讨论着家长里短,整个院子里洋溢着和谐的气氛。
改善公共环境的项目还没完。为了方便社区居民的出行特别是在晚上,社区还解决了照明不足的问题。在羊毛仓库家属院附近,原来没有路灯,夜晚走路十分不安全。经过多次调研和争取,相关部门及时安装了新的照明设施。这一变化也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。有住在这里的王大爷说:“这回晚上走得很放心,没有那么暗了,回家的路也安全多了。”
在全市范围内,类似的社区改善项目纷纷展开。社区官员们深知,要想真正做到“访民情、解民忧”,不能只看表面,更要摸清根源。于是,他们带领工作团队,逐户走访,实地了解居民需求。每次入户,工作人员都会带上笔记,详细记录居民的各种诉求,从改善居住环境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。
他们还特别关注老旧小区的危旧设施,准备逐步更新和改造,让老旧建筑能焕发新生。经过多次会商和方案调整,社区逐步落实了一系列改造计划。这不仅仅是改善硬件设施,更是一份温暖的传递和关怀的体现。
这些细节的努力,逐步推动社区变得更加宜居,也让居民感受到这里的变化是真实而深刻的。在这里,社区工作人员用一砖一瓦、一椅一灯的细心努力,也许看似平凡,但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小事,逐渐织就了居民们的幸福生活。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,没有宏大的口号,真正打动人心的仍是那些切实的行动。这里的每一次进门,每一句倾听,都在证明:只要有心,城市的角落也能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配资10倍的公司,配资投资服务,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