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花儿街财经,作者 | Leon,编辑 | cc 孙聪颖
2025 年的智能影像设备市场,正酝酿着一场备受瞩目的行业大战 —— 两大参战方均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,其动向牵动着市场神经。
近日,DJI 大疆创新(以下简称 "大疆")正式官宣:将于 7 月 31 日推出旗下首款 360 度全景相机 Osmo 360,其宣传语(slogan)为 "一寸见乾坤"。
此举意味着大疆已完成在智能影像市场的全品类布局,旗下产品线现已覆盖航拍无人机、运动相机、手持相机及全景相机四大领域。
几乎是在同时,影石创新(以下简称"影石")在微博注册了官方账号"影翎 Antigravity ",其无人机产品也在外网曝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影石经历四年长跑,终于在今年 6 月 11 日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,目前总市值约 656 亿元。刚刚上市就高调扩张业务线,影石对增长的迫切溢于言表。(详情见:影石 Insta360 获批科创板 IPO:审核期长达 4 年,创始人曾怒怼友商)
一个是全球无人机霸主,一个是全球第一全景相机厂商,为何要深入彼此腹地兵戎相见呢?
大疆拓疆,影石反击
大疆和影石,其实早有交手。
2019 年,运动相机开创者 GoPro 陷入发展困境,其产品昂贵、傲慢,逐渐无法满足运动群体的需求。在市场出现缺口后,大疆凭借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积累的影像和防抖技术迅速进入市场,发布了第一代产品 DJI Osmo Action,很快受到市场的追捧。
与此同时,一家同样来自中国的初创企业影石(Insta360),正在成为智能影像市场冉冉升起的新星。影石发展的思路很独特,最初并没有进入运动相机市场与 GoPro 直接竞争,而是另辟蹊径研发全景相机,带来"先拍摄后取景"的玩法并解决了全景视频传输慢的痛点,顺利成为首个入驻 Apple Store 的全景相机品牌,名声大噪。
从使用场景来说,运动相机更侧重于骑行、滑雪等运动场景,强调影像清晰度和光学防抖;全景相机则因搭载 360 度鱼眼镜头,更适合拍摄具有沉浸感的 VR 视频、旅行 Vlog 等内容。影石在全景相机市场获得成功后计划上市,在业绩压力下,利用现有技术和供应链资源切入到运动相机市场显然是顺理成章。于是在 2023 年,影石发布了旗下首款运动相机 Ace Pro(官方称之为"广角相机")。
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,大疆和影石在运动相机市场同台竞技,但并未深入到彼此的核心领域,直到大疆率先发难打破了平衡。去年 10 月,大疆首款全景相机 Osmo 360 的美国 FCC 测试文件曝光,其规格剑指影石的旗舰产品。
目前,海外博主已经率先拿到大疆 Osmo360,并与影石 X5 进行了初步对比。从参数来看,大疆 Osmo360 的亮点是配备了 1 英寸 CMOS,同样支持最高 8K/30fps 全景视频拍摄。由于 CMOS 尺寸更大,理论画质优于影石 X5(1/1.28 英寸 CMOS)。
另外,大疆 Osmo 海外单机售价约为 759 澳元(约合人民币 3580 元),如果国内售价相当,势必会对影石 X5 的销售造成一定冲击(官方标准版售价 3798 元)。
或许是不甘在舆论上落败,影石很快注册了官微账号"影翎 Antigravity ",无人机谍照随即流出。据接近影石的人士透露,影石计划推出两个品牌的无人机产品,分别为自有品牌和影翎 Antigravity,后者将与第三方共同孵化。从泄露的照片来看,两款原型机均为四旋翼,但设计略有不同,应该是定位不同细分市场。
企查查显示,影石在 2024 年 12 月 23 日成立了珠海影翎科技有限公司,注册资本 5000 万元,由影石创新 100% 持股。同时,珠海影翎持股四家子公司,各自开展相关业务。今年 5 月 21 日,珠海影翎申请了商标"反重力",即 Antigravity。
大疆与影石展开全面竞争,本质上是消费级无人机、全景 / 运动相机消费群体的高度重合;另外技术和产业链存在一定的共通性,具备纵向发展的先天条件。
小众赛道,多品类混战
影像设备发展至今,经历了胶片、数字化和产品形态上的三次革命,最终形成了智能手机、传统数码相机和智能影像设备三足鼎立的格局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手机已经能够轻松应对日常拍摄场景,专业相机及智能影像设备并非刚需,相对来说小众一些。
在传统相机领域,佳能、尼康、索尼三大日系厂商牢牢占据数码单反及无反市场,稳定的格局已经持续了近十年。以佳能为例,2024 年影像业务总收入 9374 亿日元,其中相机销售额为 5799 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 281.3 亿元),同比增长 6%,专业相机市场小幅回暖。
相对来说,单反 / 无反市场的技术门槛更高,需要投入巨大资源研发 CMOS 传感器、影像传感器和镜头组。因此,自三星 2015 年退出相机市场之后再无新玩家入局。对于大疆和影石来说,互相进入对方的市场更加现实一些。
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《2024-2029 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》显示,2023 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 48.5 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 348 亿元),其中大疆占据市场 70% 左右份额。另据数据显示,2023 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则约为 315 亿元,其中运动相机占比超过 85%,全景相机仅占 25%,影石的优势品类更为小众一些。
无论是无人机还是运动 / 全景相机,都具有一个共同点:低使用频率,容易"吃灰"。在二手交易平台上,可以搜索到大量个人闲置的相关产品,其中不乏"几乎全新"、"仅拆封试用"的字样,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企业的增长叙事难题。
影石无人机,胜算几何?
从经营状况和市场地位来看,影石扩展新赛道的需求,可能要比大疆更为迫切。
2025 年一季报显示,影石营收 13.55 亿元,同比增长 40.70%;归母净利润 1.76 亿元,同比下降 2.50%。另外,营业利润增长率同比下降 15.16%,与市场竞争加剧、研发和营销投入增加不无关系。
进入无人机市场后,预计影石的研发投入会进一步提升,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财务数据,拉低股价表现。影石方面则表示,截至目前,相关项目正在进行中,暂未对公司业务或业绩构成重大影响。
影石切入市场的关键,在于能否解决竞品无法改善的痛点。创始人刘靖康曾在采访中提到公司成功的关键——"猎人策略":进入成熟品类,通过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提供更优解决方案,击败头部公司。在全景相机领域,影石率先推出"隐形自拍杆"、AI 剪辑等功能,最初的确提升了产品竞争力。然而,竞品迅速跟进提供类似功能,说明其技术护城河不深。
通过影石申请的无人机专利管中窥豹,专利公开号为" CN222876301U "的"无人机"的专利显示,一体式设计的旋翼护罩和起落架可实现更高结构强度、并可根据使用场景灵活拆卸或安装;专利公开号为" CN222808315U "的"一种机臂组件及无人机"专利,则优化了无人机的重量与气动阻力,有助于提升续航。如果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转化为使用体验的提升,有助于影石开拓市场。
截至 7 月 25 日,影石创新收盘价 165.53 元 / 股,较前日小幅下跌 0.59%。目前,证券机构对于其评级多为"买入"或"增持"。上海证券分析师指出,2023 年至 2027 年全球全景相机复合增长率预计为 11.8%,凭借领先的市场地位,影石有望在近两年实现超 30% 的营收增长。信达证券分析师结合了 618 大促的销售数据(全周期 GMV 超 4 亿元、同比增长 160%),对影石维持增长的势能予以肯定。
最后再来谈谈大疆,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技独角兽公司之一,其消费、工业无人机等业务板块位于全球领先地位,胡润《2025 全球独角兽榜》对其估值为 840 亿元。近期大疆动作频繁,除了进入全景相机市场,还将于 8 月 6 日发布旗下首款扫地机器人 ROMO,进一步寻求自身技术的交叉落地。大疆最后一次融资为 2018 年的 C+ 轮,目前似乎没有上市计划。
配资10倍的公司,配资投资服务,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